3月的尾巴,是個陰雨天。在這樣的日子,我們開展了一堂別樣的心理課:校園行走,尋找生命的奇跡。來到新校區(qū)大半年了,多數(shù)同學忙于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,沒有時間和機會好好在校園走走看看??墒?,我們怎么忍心錯過這美好的春天呢~于是這堂特別的心理課就誕生啦!
課堂約定:在校園內(nèi)自由行走10分鐘,過程中不交流,即使擦肩而過也不言語交流,靜靜地感受自己的身心狀態(tài)與身邊的景致,享受獨處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,用耳朵聽、鼻子聞、眼睛看、手觸摸……最后可以帶回一點引發(fā)對生命的思考的事物,如落花、落葉、樹枝等。

同學們帶回來的東西五花八門,有小草、樹葉、落花、樹枝、泥土等等,還有帶小動物回來的,螞蟻、蜘蛛、蛹!心理老師看著爬來爬去的蜘蛛笑:“你要把它養(yǎng)活哦!”學生:“老師我下課就把它放了!”更多的同學選擇將春天與感悟裝在腦海里帶回教室~
在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節(jié),大家全神貫注將自己的感觸通過作品表達出來。



還有很多很棒的作品,因為沒帶手機和時間限制等原因沒有拍到,遺憾。
分享環(huán)節(jié)大家都踴躍展示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所思所感,無奈課堂時間太有限,但同學們的歡樂與思考一定不會被課堂時間所限制。
后記:這堂課參考了“沈老師的心理課”設計,是第一次嘗試戶外心理課,效果出乎意料地好。開始還擔心陰雨天不適合上這樣的課,但后來想想這也是春天的特點,細細體會也別有一番滋味,很多學生因此有了不同的體驗與感悟。最后感謝馬老師從開始提供靈感到后來幫忙組織與拍照,全程無私幫助,比心~

